首届全球治理与外语学科发展高峰论坛在同济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19-11-26浏览次数:313


1115日,由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同济大学文科办公室、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中国外语》编辑部、《外语界》编辑部和《外语教学》编辑部协办的首届全球治理与外语学科发展高峰论坛在同济大学召开。同济大学副校长吕培明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近100余位学者齐聚同济,共同探讨在全球治理新格局下,提升中国外语学科话语权的战略方案,为推动中国外语学科的转型发展谋求有效路径。

吕培明副校长代表学校对各位嘉宾、师生的莅临表示欢迎。他回顾了同济大学外语学科的发展历程,指出今年学校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得国家批准,为学校未来进行高水平研究,提升外语学科实力奠定了新的基础。他认为本次论坛将外语学科发展置于全球治理的大背景下来思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希望本次论坛能对全球治理与外语学科发展形成更多有意义的共识。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作为专家代表进行致辞。他认为本次论坛视野宽广,展示了新时期外语人的使命和担当,号召学界共同思考外语学科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拓展,指出当前学界所讨论的问题已远远超出了传统外语学科范围,包括国家的语言能力、全球治理与人才培养、语言的规划问题、中国对外话语问题、语言的安全问题等,强调要解决好专业建设最核心的人才培养问题,不断拓宽人才培养的途径,外语学科的研究途径,扎根中国大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类情怀和创新能力,具有参与全球或者引领全球治理能力的高水平外语人才。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吴贇认为全球治理已经成为当前外语学科必须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的关键领域,本次论坛是对外语学科在全球治理背景下如何发展的集思广益,并对外国语学院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谭晓赟主持了开幕式。

本次论坛由《中国外语》编辑部、《外语教学》编辑部、《外语界》编辑部提供学术支持,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围绕“全球治理与外语人才培养”、“全球治理与外语学科战略”、“全球治理与外语智库建设”、“全球治理与外语科研发展”等主题开展了讨论。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吴贇教授和副院长陈琳教授先后主持了上午的两场主旨报告。

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以《再论国家语言能力》为题,从语言能力研究、公民语言能力、国家的语种能力、国家的领域语言能力四个方面入手,强调了语言能力研究的重要性,论述了公民与国家的语言能力关系,即公民语言能力是国家语言能力的基础,其发展受制于语言市场,国家语言能力的发展需要计划经济。

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在题为《全球治理与融通型创新人才核心素养》的报告中梳理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外语人才的培养路径,即从单一的应用型到二元的复合型,到现在多元的融通型,强调了融通型人才应具备的政治素养、中文素养和跨学科素养。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克非教授作了题为《以创新推动学科发展》的报告,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设计者和规划者的角度,介绍了北外的经验,他认为现代外语人才的培养一定要有“语种”和“研究方向”纵横两条线,要做深做实,也要做好外语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融通。

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作了题为《关于新时代外语学科服务国家能力的几点思考》的报告,将外语学科的服务能力分为培养一流外语人才、提升科研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化程度和建设和优化师生学术共同体四个方面,从历史启示和时代担当,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能力,大国外交时代对外话语的构建和能力培养,跨文化平等交流能力等方面对外语学科专业如何适应新时代进行了论述。

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以《全球治理与人才培养》为题,界定了全球治理的概念体系,指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面临的人才挑战即中国的国际组织人才数量和质量与中国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贡献不匹配,并从外语与专业的融通、相关专业的融通、本科硕士的连通和特殊专业领域的特殊培养四个角度阐释了全球治理人才的培养。

同济大学吴建广教授作了题为《全球治理语境中外国语言文学研究者的立场》的报告,介绍了全球治理的现实语境,说明了话语权被“占有”“固化”等问题,呼吁外语学科在全球治理语境中要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回归传统中国、革命中国、当代中国的“本己立场”。

南京大学陈新仁教授在题为《外交话语中国与国之间关系身份的隐喻建构——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的演讲为例》的报告中,引入身份建构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探讨国家领导人作为外交话语的关键生产者和传播者如何通过隐喻形象生动、明白易懂地建构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关系,指出国家间身份建构受到交际需求驱动和文化价值观驱动。

东南大学特聘教授李霄翔以《外语综合课程教学改革与国际化人才培养》为题,阐述了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核心素养,外语学科课程建设的定位与路径,认为外语学科应“以特色求发展,以服务求生存”,服务于其他学科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并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教育的全过程。

湖南大学刘正光教授作了题为《全球治理与外语人才培养的守正创新》的报告,指出应强化外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地位,提升学科培养中人文情怀、全球视野、世界格局的作用,与时俱进人才培养目标与理念,课程体系应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课程内容要有前沿性和时代性,普适性与专题性结合,教学方法应具有研究性、互动性。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教授以《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发展战略》为题,重点从交际能力,知识能力,学理能力三个方面阐述了全球话语能力建设与大学责任,并介绍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实践理念与效果,包括“国别区域全球知识”、“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多语种+”“+多语种国际问题与国际舆情资政服务观察世界风云,贡献国别区域知识讲述中国故事,分享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下午的论坛针对“语言安全与全球治理”、“区域国别研究”和“全球治理与外语教育”三个专题进行了讨论,分别由同济大学沈骑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张雪梅教授和杨波教授主持,10余位青年学者从不同角度围绕上述三个专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庞文薇、黄立鹤、郭婧、陈宇和高娅轩等中青年教师与博士生在论坛进行专题发言和交流。

在论坛闭幕式上,沈骑教授对论坛进行了总结。他从对接国家需求、推动学科教授、助力人才培养、激发科研创新、加强智库建设和促进团队建设六个方面对同济大学外语学科正在开展的语言规划与全球治理研究的战略规划做了全面介绍。

(康铭浩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