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华经典外译与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4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我院陈琳教授应邀代表同济大学“中华思想文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在会上做了题为“论欣顿山水诗翻译的生态诗学意义”的主旨报告。
陈琳教授指出,在中国文化与话语对外翻译与传播过程中,核心问题是翻译行为的文化立场与态度、翻译充分性和接受性的平衡,而这些是建立在翻译语境基础上的。当下英语世界对中华典籍的重译,其翻译语境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
陈琳教授认为,美国深层生态哲学与中国道禅哲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的认知契合性,为美国当代著名中国典籍翻译家大卫 •欣顿的山水诗翻译构建了世界文学语境基础。欣顿从深层生态学视角,对山水诗的艺术文化精神进行了生态翻译审美,其生态译诗翻译诗学阐发了山水诗富于深层生态哲学价值的荒野宇宙观,再现了山水诗的直觉生态智慧,成功地为山水诗在英语世界建构了生态诗形象,展现了中国山水诗的生态哲学意蕴及其世界意义,挖掘并阐释了其当代价值,更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世界文学面貌。
陈琳教授强调,欣顿为山水诗建构的生态诗形象,体现了美国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译介已经深入到了其艺术文化精神内核与哲学内涵,是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对话交流、西方生态文明与中华艺术文明互鉴成果,是东西方文明产生联系与交叉关系发生的具体表现。它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在西方文明中的传承性、与当代文明的相适应性、与现代社会的相协调性;体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艺术文化精神对世界价值观重构的贡献,因此,其翻译诗学具有重要的跨文明意义。其译诗,一方面为美国深层生态学提供了来自东方文明的富于生态审美意义的文化艺术表达形式,另一方面也是西方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成功典范。
此次研讨会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北京语言大学和同济大学协办、中国网和中国日报社支持,旨在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有效对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扩大中华经典外译的国际传播范围,提高翻译人才中华经典外译的翻译能力和学术水平。会议设五场主旨报告和分组讨论,共有5位国内外语界、文化界的著名学者及113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参会。